簡單記一下今日上課:
今天複習了上帝是什麼樣的概念;我問老師上帝的理想形象是不是有點像柏拉圖理型世界的概念?當然柏拉圖不是基督徒,不過我只是借用他的概念。老師說要這麼說大概也是可以啦,不過要記得基本的精神是不一樣的。
接下來開始創世紀:
上帝第一天創造光和黑暗
第二天是把水和天上的水(雲)分開
第三天是陸地和植物
第四天是太陽、月亮和星星,於是有晝夜和四季,可以說是時間的開始。
第五天是海洋裡的動物和鳥類。
第六天是陸地上的動物。還有人類。(不過人類的部份還沒講到)
因為老師很強調God of order,我忍不住就問:為什麼是先創造植物才有晝夜時間?(對我的邏輯思考而言這兩個順序似乎顛倒了)老師說他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另外我問老師教會迫害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事,老師認為當時政教合一,天主教會為了鞏固權力,所表現出來的不是上帝的旨意;他也說即使信仰虔誠,也不要忘記隨時對教會的所作所為保持警覺。
我今天上課的感覺是這樣的世界觀非常人類本位。例如他們解釋多樣生物的存在是為了讓人賞心悅目,讓人食用;但我一直覺得人類未必就比其他生物高明,人類恣意妄為以為自己高出其他生物一等,說不定松鼠暗地裡在嘲笑我們呢。同樣地我也不覺得地球和太陽系是宇宙的中心;我們不過是千千萬萬的銀河中,千千萬萬的太陽系其中之一。所以對於先有地球再創造太陽、星星等說法,我不太能接受。不過老師也不是學科學的,我問這個可能只是拖延進度而已,所以我也就沒問了。
這禮拜三我在學校圖書館的二手書拍賣中撿到一本NIV(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Study Bible;書況很新。二手書拍賣精裝本只賣一塊錢,我就買下來了。因為Maree給我的聖經是最陽春的版本,沒有地圖和一些註解,而這一本有很多補充資料。今天問了老師,是同一種聖經譯本;老師一直說我用非常棒的價錢買到一本非常好的版本,還說或許是上帝的旨意。我就把陽春版本還給Maree,這樣那本可以給更需要的人;再說我的書太多也是有點困擾。
Sunday, October 5, 2008
書劍恩仇錄之月旦評
最近好忙沒空寫文章,不過因為抗壓性不太好,所以再忙都還是會看些閒書減壓。最近跳著複習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劍恩仇錄,以下是月旦評:
于萬亭:好傻好天真。
陳家洛:一樣好傻好天真,外加小器。
霍青桐:什麼都好就是眼睛脫窗愛錯人,好衰。
香香公主:弱智女,不過人正真好。
文泰來:很好很強大,私以為他才是總舵主的最佳人選。
余魚同:水仙少年。
乾隆:他作的詩比我作的還差。常氏雙俠沒捏碎他的手真是太可惜了。
徐天宏和周綺: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配對。
于萬亭:好傻好天真。
陳家洛:一樣好傻好天真,外加小器。
霍青桐:什麼都好就是眼睛脫窗愛錯人,好衰。
香香公主:弱智女,不過人正真好。
文泰來:很好很強大,私以為他才是總舵主的最佳人選。
余魚同:水仙少年。
乾隆:他作的詩比我作的還差。常氏雙俠沒捏碎他的手真是太可惜了。
徐天宏和周綺: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配對。
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查經班(二)
在寫昨天查經班的課程內容之前我先寫我對教會的態度好了。似乎很多人對教會的人和基督教不太滿意,老實說我之前也對基督教不太有好感。在我的印象裡基督教排他性很重,動輒說人家是異端邪說;對於像我這樣生長在台灣家庭逢神就拜的人而言是覺得很受不了。還有些信徒凡是都說是主的意思,有些人傳教傳得很誇張(以前遇過這種室友,結果我只好買一本尼采的【上帝之死 反基督】放在書架上);這些我都是敬謝不敏。
之所以去查經班完全是出自對西方文化的好奇心。希臘羅馬神話從小聽了不少,基督教故事不是沒聽過,但是對於像我這種頑石而言,這種故事是左耳進右耳出。但是我實在非常好奇,為什麼世上有這麼多信徒?在歐洲我看不懂那些油畫;平常看書仔細一點的話,會發現不管是Time還是小說,引用聖經的典故和句子都不少,搞不好比我們寫文章時所引用的論語俗語還要多。所以我說,不懂基督教來看西方文明,大概相當於不懂孔子和儒家來看中華文化,差不多就是瞎子摸象。
我去的這個教會,米國人都還滿和善的(好像教會都是如此);台灣人和阿共滿多的,但是我怕華人圈子小是非多,打算和他們保持距離。我問主辦英文課的Maree有關查經班的事,我跟他說我目前不打算信教,但是我很好奇聖經在說什麼。Maree有跟我說他們的禮拜是星期天早上十點,會禱告唱詩歌,我要來的話他們很歡迎。不過我現在都是十一點半才到,直接上課。
當然我也想過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查經班。我好像把自己形容得很像去踢館還是找碴一樣,但是事實上該有的禮貌我是絕對不會少的。我覺得學習一個新東西,如果帶著成見或是傲慢的態度,那是絕對學不到精髓的;與其如此還不如不要學。只是我覺得上帝的信仰是很強烈的一種信仰,過去台灣民間信仰比較輕鬆一點,我不太能想像在毫無證明之下可以這樣子堅信上帝的存在;不過話說回來,對信徒而言聖經的內容都是事實,所以他們已經證明上帝的存在了。
所以就像學習全新的東西、或者就像是跟意見不同的人討論事情一樣,先放下自己的想法,試著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即使不能接受,也可以有同理心,也能夠尊重不同於自己的意見。我不喜歡硬要人家接受我的想法,同樣地我也不喜歡別人強迫我接受他的想法。在查經班因為是一對一上課,我就試著先去理解他們的想法;我會問老師哪些是先驗的,哪些是可以推論出來的。雖然我不太能接受上帝就是一切,但是我也不想讓老師覺得我是來唱反調的。老師常常叫我把問題記下來,有些是在之後課程會討論的,有些他告訴我是他們預設的想法。老師剛開始看起來很嚴肅,但是討論的過程感覺很好;我發現他們的思考很有邏輯很有條理,遣詞用字也很精準;(所以這告訴我們英文字不能亂用)我也因為要問比較複雜比較抽象的問題,練習英文。我覺得還不錯~
之所以去查經班完全是出自對西方文化的好奇心。希臘羅馬神話從小聽了不少,基督教故事不是沒聽過,但是對於像我這種頑石而言,這種故事是左耳進右耳出。但是我實在非常好奇,為什麼世上有這麼多信徒?在歐洲我看不懂那些油畫;平常看書仔細一點的話,會發現不管是Time還是小說,引用聖經的典故和句子都不少,搞不好比我們寫文章時所引用的論語俗語還要多。所以我說,不懂基督教來看西方文明,大概相當於不懂孔子和儒家來看中華文化,差不多就是瞎子摸象。
我去的這個教會,米國人都還滿和善的(好像教會都是如此);台灣人和阿共滿多的,但是我怕華人圈子小是非多,打算和他們保持距離。我問主辦英文課的Maree有關查經班的事,我跟他說我目前不打算信教,但是我很好奇聖經在說什麼。Maree有跟我說他們的禮拜是星期天早上十點,會禱告唱詩歌,我要來的話他們很歡迎。不過我現在都是十一點半才到,直接上課。
當然我也想過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查經班。我好像把自己形容得很像去踢館還是找碴一樣,但是事實上該有的禮貌我是絕對不會少的。我覺得學習一個新東西,如果帶著成見或是傲慢的態度,那是絕對學不到精髓的;與其如此還不如不要學。只是我覺得上帝的信仰是很強烈的一種信仰,過去台灣民間信仰比較輕鬆一點,我不太能想像在毫無證明之下可以這樣子堅信上帝的存在;不過話說回來,對信徒而言聖經的內容都是事實,所以他們已經證明上帝的存在了。
所以就像學習全新的東西、或者就像是跟意見不同的人討論事情一樣,先放下自己的想法,試著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即使不能接受,也可以有同理心,也能夠尊重不同於自己的意見。我不喜歡硬要人家接受我的想法,同樣地我也不喜歡別人強迫我接受他的想法。在查經班因為是一對一上課,我就試著先去理解他們的想法;我會問老師哪些是先驗的,哪些是可以推論出來的。雖然我不太能接受上帝就是一切,但是我也不想讓老師覺得我是來唱反調的。老師常常叫我把問題記下來,有些是在之後課程會討論的,有些他告訴我是他們預設的想法。老師剛開始看起來很嚴肅,但是討論的過程感覺很好;我發現他們的思考很有邏輯很有條理,遣詞用字也很精準;(所以這告訴我們英文字不能亂用)我也因為要問比較複雜比較抽象的問題,練習英文。我覺得還不錯~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北國仲秋
秋晴漫染碧雲天,紅葉聽霜又一年。
借問蒹葭猶在否?晚鐘深處有炊煙。
剛剛想到的,第三句覺得不太有邏輯上的連貫性,先放著,有想到再改。除了第三句都是實景,今天騎車時看到的。
版本二:
秋晴漫染碧雲天,紅葉聽霜又一年。
借問故鄉花落否?晚鐘聲處有炊煙。
版本三:
秋晴漫染碧雲天,紅葉聽霜又一年。
借問蒹葭何處是?晚鐘深巷有炊煙。
目前仍舊偏愛第一個版本。
借問蒹葭猶在否?晚鐘深處有炊煙。
剛剛想到的,第三句覺得不太有邏輯上的連貫性,先放著,有想到再改。除了第三句都是實景,今天騎車時看到的。
版本二:
秋晴漫染碧雲天,紅葉聽霜又一年。
借問故鄉花落否?晚鐘聲處有炊煙。
版本三:
秋晴漫染碧雲天,紅葉聽霜又一年。
借問蒹葭何處是?晚鐘深巷有炊煙。
目前仍舊偏愛第一個版本。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查經班
我去教會英文班的時候問了查經班的事情,於是Maree就幫我安排了查經班的課程;似乎是因為其他人都已經上課到一半了,而我得重頭開始學,他們又很重視前後因果,因此Maree特別為我找一個老師一對一上課。
今天因為身體不太舒服,遲到了一點。我的老師是個優雅的中老年太太,Maree有說過他有教英文的專業,應該會很適合教我。我覺得這個老師很淑女,不像一般米國老太太如Lori或Maree那麼輕鬆隨和,也許還是個tough person(還沒想到貼切的中文翻譯)。不過老師笑起來很漂亮。也因為如此,我雖然帶了熱茶,但是整個上課期間完全不敢喝;下次我會連手機都關掉。
我們的教材是"The Stranger on the Road to Emmaus",還有一本習作簿。另外Maree叫我把一本英文聖經帶去回看,在上課期間他會給我一本中英對照的聖經讓我參考;而且那本中英對照的聖經還很貼心地幫我準備了繁體中文版。(哈哈,雖然我看得懂簡體字,但是有繁體我絕對不看簡體。有時候寧願看英文也不看簡體中文。
今天上課內容是課本第一章,大概教我們如何看聖經,介紹聖經有66 books,寫作期間橫跨1500年,40個世代,作者上至國王,下至農夫、漁夫之類的平民;也有學者與先知。內容有詩歌也有散文,也有故事。諸如此類的背景常識。
我覺得老師似乎是個虔誠教徒,所以今天不敢問太尖銳的問題。我問的大概是你們是不是覺得上帝的一切都是對的?是誰把這66 books收集成一本聖經?為什麼?我覺得老師似乎預設立場是有上帝存在、這66 books是上帝藉由許多人寫下祂的旨意;而我基本上是不可知論者,所以會覺得為什麼這麼多人寫的東西可以統合成同樣的理念。老師大概覺得我是個頑石吧。
結果今天因為我問了一些奇怪問題,第一章沒有結束。
今天因為身體不太舒服,遲到了一點。我的老師是個優雅的中老年太太,Maree有說過他有教英文的專業,應該會很適合教我。我覺得這個老師很淑女,不像一般米國老太太如Lori或Maree那麼輕鬆隨和,也許還是個tough person(還沒想到貼切的中文翻譯)。不過老師笑起來很漂亮。也因為如此,我雖然帶了熱茶,但是整個上課期間完全不敢喝;下次我會連手機都關掉。
我們的教材是"The Stranger on the Road to Emmaus",還有一本習作簿。另外Maree叫我把一本英文聖經帶去回看,在上課期間他會給我一本中英對照的聖經讓我參考;而且那本中英對照的聖經還很貼心地幫我準備了繁體中文版。(哈哈,雖然我看得懂簡體字,但是有繁體我絕對不看簡體。有時候寧願看英文也不看簡體中文。
今天上課內容是課本第一章,大概教我們如何看聖經,介紹聖經有66 books,寫作期間橫跨1500年,40個世代,作者上至國王,下至農夫、漁夫之類的平民;也有學者與先知。內容有詩歌也有散文,也有故事。諸如此類的背景常識。
我覺得老師似乎是個虔誠教徒,所以今天不敢問太尖銳的問題。我問的大概是你們是不是覺得上帝的一切都是對的?是誰把這66 books收集成一本聖經?為什麼?我覺得老師似乎預設立場是有上帝存在、這66 books是上帝藉由許多人寫下祂的旨意;而我基本上是不可知論者,所以會覺得為什麼這麼多人寫的東西可以統合成同樣的理念。老師大概覺得我是個頑石吧。
結果今天因為我問了一些奇怪問題,第一章沒有結束。
Thursday, September 4, 2008
荻原浩【明日的記憶】(二)
昨天把【明日的記憶】這本書看完了。故事後半說佐伯的病情越加嚴重,但是他自己也不是很確定,去看醫生的時候也說沒什麼特別的變化......
「我知道我應該說實話,但是我就是說不出口,我覺得自己已經逐漸變成另外一個人了,我承認我在強迫自己壓抑自己的心思,因為我無法承受讓別人知道我病情的痛苦。」
後來,佐伯發現唯一知道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外人--陶藝教室的木崎老師--趁機重複和自己收取燒陶費用,於是默默地斷絕了與陶藝教室的交流。接著女兒梨惠結婚,不久就生下外孫女芽吹;期間枝實子要照顧女兒還要照顧丈夫,非常辛苦。枝實子不願意與佐伯談論佐伯去護理之家的可能性:
「我了解枝實子的心情,她害怕,因為看到那些患者,就等於看到我未來的情形,我自己也一樣,但是我必須先去看一看。」
「自從生病之後,因為常常擔心別人會覺得自己的行動有問題,所以學會了察言觀色,對於別人的表情格外敏感。仔細想想,我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認真解讀過,眼前這位結縭了二十五年的髮妻,這是最後一次......,這是我最後一次這麼認真盯著妻子的臉。」
佐伯提出離婚的可能,枝實子卻因此而跟他賭氣。佐伯不只一次地有自殺的念頭,不過,最後「背叛了腦袋的身體救了我!我的身體告訴我的心,活下去!」
於是佐伯趁妻子去照顧女兒的那天,自己去看了阿茲海默症的護理之家,順便去暌違二十七年的日向窯。這是一個在山中的窯,年輕時代和好友兒島常來找管窯場的菅原老人。沒想到,二十七年後重來,老人還在,只不過更癡呆。佐伯帶了要給女兒女婿的夫妻茶碗,菅原老人指點他搭了個野窯燒陶。他留在山上一晚,專心燒陶練土。
「時間好像靜止了,大概是因為我人在山中吧!我一定把記憶都留在塵世間了,反正回去就會想起來了。沒有任何根據,可是我就是這麼想,真的很不可思議,我害怕失去記憶的內心恐懼現在竟然變淡了。
「就算記憶消失了,我所過過的日子也不會消失;我失去的記憶,仍然會留在和我一起生活過的人們的腦海中。」
「很久以前我曾經做過一次,我的指頭還記得那種感覺,我腦袋中的記憶雖然喪失了,但是我的身體卻還留著那些記憶,我現在還有會動的指頭,只要它們還能動,我就沒問題,因為這證明我還活著。
「我對自己的病已經不再恐懼,就算我忘了我自己,我還有生命,我第一次覺得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隔天傍晚佐伯下山的時候,遇到了個不像本地人的女人,她的側臉看起來像在哭泣。佐伯安慰她:
「不要擔心,不會有事的,走這條路沒錯,我會一直陪著你走下去的。」
佐伯報上自己的名字,也問了對方的名字。
「我叫枝實子。」
「好名字。」
故事結束了,有一股淡淡的哀傷......
扉頁上寫著:「即使有一天你的記憶消失忘了我,我還是會這樣牽著你的手慢慢走......」
這是枝實子的心聲吧。
其實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想到之前看過的那本【博士熱愛的算式】。
「我知道我應該說實話,但是我就是說不出口,我覺得自己已經逐漸變成另外一個人了,我承認我在強迫自己壓抑自己的心思,因為我無法承受讓別人知道我病情的痛苦。」
後來,佐伯發現唯一知道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外人--陶藝教室的木崎老師--趁機重複和自己收取燒陶費用,於是默默地斷絕了與陶藝教室的交流。接著女兒梨惠結婚,不久就生下外孫女芽吹;期間枝實子要照顧女兒還要照顧丈夫,非常辛苦。枝實子不願意與佐伯談論佐伯去護理之家的可能性:
「我了解枝實子的心情,她害怕,因為看到那些患者,就等於看到我未來的情形,我自己也一樣,但是我必須先去看一看。」
「自從生病之後,因為常常擔心別人會覺得自己的行動有問題,所以學會了察言觀色,對於別人的表情格外敏感。仔細想想,我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認真解讀過,眼前這位結縭了二十五年的髮妻,這是最後一次......,這是我最後一次這麼認真盯著妻子的臉。」
佐伯提出離婚的可能,枝實子卻因此而跟他賭氣。佐伯不只一次地有自殺的念頭,不過,最後「背叛了腦袋的身體救了我!我的身體告訴我的心,活下去!」
於是佐伯趁妻子去照顧女兒的那天,自己去看了阿茲海默症的護理之家,順便去暌違二十七年的日向窯。這是一個在山中的窯,年輕時代和好友兒島常來找管窯場的菅原老人。沒想到,二十七年後重來,老人還在,只不過更癡呆。佐伯帶了要給女兒女婿的夫妻茶碗,菅原老人指點他搭了個野窯燒陶。他留在山上一晚,專心燒陶練土。
「時間好像靜止了,大概是因為我人在山中吧!我一定把記憶都留在塵世間了,反正回去就會想起來了。沒有任何根據,可是我就是這麼想,真的很不可思議,我害怕失去記憶的內心恐懼現在竟然變淡了。
「就算記憶消失了,我所過過的日子也不會消失;我失去的記憶,仍然會留在和我一起生活過的人們的腦海中。」
「很久以前我曾經做過一次,我的指頭還記得那種感覺,我腦袋中的記憶雖然喪失了,但是我的身體卻還留著那些記憶,我現在還有會動的指頭,只要它們還能動,我就沒問題,因為這證明我還活著。
「我對自己的病已經不再恐懼,就算我忘了我自己,我還有生命,我第一次覺得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隔天傍晚佐伯下山的時候,遇到了個不像本地人的女人,她的側臉看起來像在哭泣。佐伯安慰她:
「不要擔心,不會有事的,走這條路沒錯,我會一直陪著你走下去的。」
佐伯報上自己的名字,也問了對方的名字。
「我叫枝實子。」
「好名字。」
故事結束了,有一股淡淡的哀傷......
扉頁上寫著:「即使有一天你的記憶消失忘了我,我還是會這樣牽著你的手慢慢走......」
這是枝實子的心聲吧。
其實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想到之前看過的那本【博士熱愛的算式】。
Subscribe to:
Posts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