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5, 2017

魯迅「吶喊」

讀完了魯迅的「吶喊」,我覺得「狂人日記」、「孔乙已」、「藥」、「阿Q正傳」、「社戲」這幾篇還不錯,其他的就普普通通。我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本書名列二十世紀中文百強之首(雖然說這個書單我也沒有太認真);只能推測或許魯迅這些小說開了風氣之先吧!不能排除他的作品被過譽,也有可能是因著時代進步,現代的讀者越來越難搞了。

我覺得魯迅的文筆不錯,但也沒有好到讓人驚豔的地步。他的小說有批判性,可是我覺得又不夠深入——或許也是因為篇幅限制吧,「吶喊」所收錄的十四篇小說都是短篇。拿他最著名的「阿Q正傳」來說,我覺得阿Q真的很愚昧、愚昧地可憐。可是為什麼他會那麼愚昧?想當然爾是沒受過教育,可是除此之外,我在故事裡沒得到什麼啟發。「阿Q正傳」當然是諷刺小說,但是不曉得是不是世異時移,我覺得諷刺的地方好像都沒有打到我心裡,不好笑,也沒有引起我太多同情心,大概就是毫無反應,就只是個阿Q。相形之下,錢鍾書的「圍城」就讓我從頭笑到尾;不過「圍城」所描寫的角色跟我的生活圈比較相近,所以能引起比較多共鳴吧。類似的諷刺文,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好像比較有記憶點。

我覺得評價魯迅或許要從文學史的角度去看,比較能理解他的開創和重要性吧。附帶一提,大家都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很熟悉,不過精神勝利法在故事裡所佔的篇幅沒有很多。

井上靖「樓蘭」

小時候看過井上靖的「敦煌」,和這本「樓蘭」都是由劉慕沙所譯。不同於「敦煌」,「樓蘭」這本書是六篇短篇小說集合而成的。井上靖筆端的溫度很低(或者多少帶有譯者的風格?),以冷然的筆調淡淡描寫著西域的風土人物;像是在觀賞紀錄片,有詳實的描寫,卻不容易令讀者有代入角色的感覺。

永泰公主的首飾
看過了現代版的盜墓小說「鬼吹燈」,回頭看古早味的盜墓故事別有一番風味。我覺得井上靖的故事鋪排遠勝「鬼吹燈」,不過重點不是盜墓,而是與歷史交織的人心。永泰公主墓是西安旅遊的重點,我去過兩次,印象最深的是沁涼的墓中溫度(外面是黃土高原的夏天,攝氏四十度)和斑駁的壁畫。永泰公主墓被盜墓賊破壞,因此二十世紀中開挖時,壁畫已斑駁不堪;而井上靖的故事就是這批盜墓賊的故事。

狼災記
這篇滿獵奇的,不過短短的篇幅卻能夠營造出驚心動魄的劇情。

洪水
故事中有迷信與報應不爽的味道,但是作者的筆調很冷,旁觀又不帶教訓地敘述這個故事。因此還滿好看的。

漆胡樽
這篇讓我想到倪匡的小說「毒誓」,不過井上靖小說中沒有外星人,所以漆胡樽的故事大概是純屬唬爛吧。XDD

崑崙之玉
這篇根本就是紀錄片....不過景色描寫得很好,不會無聊。

樓蘭
這篇也很像紀錄片。樓蘭小國夾在匈奴和漢朝兩大國、還分別被敵對的兩方強迫效忠,有一點點似曾相識的感覺。鋪了樓蘭新娘的梗。最後解釋樓蘭消失的原因。


書末付有余阿勳介紹井上靖的文章。余阿勳翻譯過川端康成的小說,是我覺得翻譯得最好的。他本人是記者,曾經訪問過井上靖。余阿勳言及井上靖為了寫西域背景的小說,去西域多次旅行,每天不管多累,都會寫下當天的旅行筆記。井上靖也是記者出身,他的歷史小說經過嚴謹的考證。我想,難怪井上靖故事中的景色描寫歷歷在目,也難怪故事看起來像是抽離在外旁觀者。

Friday, July 14, 2017

Unhappy in its own way

My colleague presented event displays of her shower reconstruction with a comment: well reconstructed showers look similar, while badly reconstructed showers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I cannot refrain from linking to the famous quote: "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which is the farthest point of my reading of Anne Karenina.)

Saturday, July 1, 2017

昭君出塞

我彈的「昭君出塞」是劉德海根據張正秋譜整理的版本,旋律來自於廣東音樂「昭君怨」;跟另一版常聽到的「昭君出塞」不一樣。另一版「昭君出塞」是阿炳(華彥鈞)的傳本,聽起來好像「大浪淘沙」啊。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絲竹版的「昭君怨」,非常疑惑——這位昭君聽起來不怎麼哀怨啊。最近彈「昭君出塞」,慢慢覺得這首曲子有股英氣,這位王昭君有成為地表最強生物歐巴桑的潛力,她到了塞外應該能夠混得風生水起,喊水會結凍那種。不曉得這是不是廣東音樂的特色——我印象深刻的幾首廣東音樂:「將軍令」(男兒當自強的前身)、「旱天雷」、「昭君怨」都有種質樸剽悍之氣,有別於江南的山溫水暖,我覺得滿好的。台灣的音樂也有一些質樸的感覺,不過相形之下還是稍微溫柔了些。

是說「塞上曲」、「漢宮秋月」、「昭君出塞」、「梳妝」、還有一說「陳隋」都在講王昭君,琵琶文曲可以這樣被王昭君洗版嗎?

最近比較常彈琵琶,左手手指的繭終於長回來了些,按弦比較不痛了;右手也比較有指力。不過最近只是彈曲子彈好玩的,應該要開始練基本功了。左手張不太開,「昭君出塞」後面一段還沒練起來。

劉德海昭君出塞



廣東音樂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