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3, 2021

岡田英弘「中國文明的歷史」

岡田英弘這本書不曉得能不能算是講談社的「中國歷史的長河」套書精華版。我認為這本書的觀點和「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是類似的,兩者也都強調近代中國在文化上其實是跟隨日本的腳步。不過,我覺得岡田英弘這本書的結構很謎:前半本很明顯重點在文化,歷史反而是次要的主題;但後半本花了很多篇幅在講蒙古帝國的系譜——包括元代和清代蒙古各部族的分裂、更迭——但是我看不出來這些瑣碎的歷史事件跟整個歷史的走向——比如說蒙古征服世界的動機——有什麼關聯。

岡田英弘所定義的「中國」,始於秦朝統一中國本部,終於日清戰爭清國戰敗。本書開章明義就是「中國」起初的意思,也花了不少篇幅說明「漢文」這個語言,以及所謂「中文」的流變。「漢文」是一種書面語,按照漢字表意的特性,人工創造出來的。與平常口語截然不同;而「中國」(漢人所在的中國本部)各地並沒有統一的語言。文言文是書面語這件事,在中文系是不太常被提起的常識。我記得國高中國文課老師偶爾會提,但是從未特別強調。我以前國高中時曾經很疑惑:平常講話若是用文言文,到底有誰聽得懂?!我自己都承認我絕對聽不懂。

此外,本書也提到現代漢語——現在的華語主要是奠基於清代滿洲、居住在滿洲的漢人(其實是漢化的朝鮮族)和蒙古人溝通的語言。這個語言可以說是滿洲語和山東話的混合。現代華語則是去除了滿洲語、引入了和製漢語(包括詞彙和文法)而成。也因此反切在現代華語不存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當年創作近體詩和詞時,不得不極度依賴韻書;同時也很困擾描寫現代生活的一切沒辦法自然融合在近體詩和詞的形式中。

岡田英弘寫到清代末期時,有提到東土耳其斯坦在1882年被清政府設為行省「新疆」,而台灣則在1885年被設為「台灣省」。從此這兩地從帝國的邊陲變成帝國的一部分,而這也意味著大清帝國從滿蒙聯合統治漢人、保護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轉型成滿漢聯合,統治其他民族。圖博、蒙古、穆斯林深感被背叛,也因此在二十世紀初紛紛尋求獨立。另外,對台灣而言,等於是1885年設省,1895年就讓渡主權給日本了。所以說大清,或是「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不過書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都把台灣畫進去是怎樣?!)

以下是零碎筆記:

  • 蒙古帝國非常去中心化。即使是忽必烈的盛世,忽必烈政權一直都和海都(察合台家)打仗。
  • 我不了解為什麼作者花了很多篇幅記述元皇室的權力鬥爭?
  • 雖然在宋代的篇章有提到朱子學在元代正式變成官方詮釋儒學的觀點,在元代的篇章沒寫太多文化方面,也因此沒有當時的脈絡。
  • 胡惟庸案是洪武帝直系軍隊和紅巾軍體系的鬥爭——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解釋。
  • 明朝制度是繼承蒙古帝國的傳統——十進位法命令系統的組織。
  • 明朝的官僚派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本書有提到官僚派與紅巾軍體系的鬥爭(而且大獲全勝),從黃仁宇的著作中我也知道明代官僚體系堅不可摧,但是我不了解官僚體系是怎麼形成的。

Friday, February 12, 2021

春聯2021

臨時抱佛腳果然來不及......趕在除夕晚上十二點前貼上春聯。如果有人問,我就說是醬滷咖寫的。 XDDD

因為字還是太醜,就沒有寫新擬的聯句,而回收了國中時寫的舊梗(是說也是偷王維的梗;王維本人也感到相當緊張)。雖然原作寫的是秋景,卻意外地貼切這個季節北加州的景色。不過「晚來」兩字在文意上有點累贅,有空再來想要怎麼改。

第一次用萬年紅,感覺很特別。我覺得跟大學時的字比起來好像有好看一咪咪(所以大學時我到底是寫得多醜 Or2),似乎也克服了一點對瓦當的恐懼。

新年快樂!




Saturday, February 6, 2021

王羲之的加密郵件

今天一邊臨摹王羲之的「逸民帖」,一邊碎碎念:
收到這張帖子的人到底是怎麼看懂是在寫什麼啊?沒有楷書註解我根本看不懂。
醬滷咔:這是加密郵件。

世說新語可以加一條。

世說新語,棲逸第十八:

王右軍善書,其書也飄若遊雲,矯若驚龍,而人莫能辨。
或問曰:逸少亦知加密郵件?
右軍對曰:略懂。
時人謂之超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