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5, 2004

雅集『絲弦二三事』

(寫於Sun Feb 15 22:14:08 2004)

今天是我這輩子第二次雅集,也是第一次去瀛洲琴社的雅集。其實和我的想像是有一點差距的;我想像中的雅集是三五好友圍在桌子旁邊,有琴有筆墨紙硯,桌上還要有茶:是小陶壺泡的茶喔,不是大壺紙杯。如果有幾樣小點心像是豌豆黃、綠豆凸就更好啦!今天的雅集其實比較像小型非正式的音樂會加上座談會。

剛開始是古琴演奏,老師的『洞庭秋思』是絲弦琴喔。除了三位老師和最後的『梅花三弄』,其他都普普通通;『普庵咒』彈得好慢喔,我差點就要像令狐沖聽清心普善咒:睡著了!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老師請來一位黃樹志先生,他在研究製作絲弦。他有廣東口音,也許是香港人吧,講話和唐健垣一樣很有趣。

絲弦瀕臨絕種,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國樂器都是用鋼弦,而古琴也多半採用鋼弦。我記得沈冬老師說過他以前彈琵琶是用絲弦,後來改用某一種牌子的釣魚線。黃樹志說他們做絲弦並不是希望用絲弦全面取代鋼弦,而是希望讓彈琴的人有多一種選擇。

絲弦第一次大滅絕是在抗戰的時候。當時在上海大都會有不少人彈琴,因此在上海就有店在賣絲弦。到了抗戰的時候一團混亂,上海的店就沒有了,琴家照著絲弦製作的地址,到了杭州去看:赫然發現杭州製作的地方空無一人。原來杭州早就沒有人在做絲弦了,以前上海賣的絲弦都是晚清時代做的庫存;滿清末年列強侵略社會動亂,沒有人繼續做絲弦;而且前人已經做了幾百年的庫存了。

於是琴家就緊張了,趕快去查古書重新研究絲弦。由吳景略起頭,找到一個做弦的師傅方昱廷(?)一起研究。根據古書記載,宋代就有三種不同規格的絲弦。不過他們只能做一種。

第二次大滅絕在大陸淪陷後。當時大陸封閉,為了要賺一點外匯,政府規定所有的好蠶絲都要交給國家出口。沒有好蠶絲怎麼做絲弦?只好先用壞蠶絲充數。幸好琴家查阜西是中共高幹,特別交代每年要撥出一定數量的好蠶絲來做絲弦。

後來就是文革了。文革甚麼都毀了。方昱廷原本窮愁潦倒,後來做絲弦做出名聲來,就有點聲望;當了保長。文革的時候因為他做國民黨的官,就被鬥得很慘,最後在文革末年死去。方昱廷有一些徒弟,不過會做古琴絲弦的就只有他的一個女兒和一個徒弟。女兒現在已經退休了。

做絲弦是有困難的。做琴只要一個人慢慢雕木頭就可以了,做絲弦至少要三個人,五個人剛好。所以要有作坊工廠。一副絲弦可以用個五年,七弦四弦比較容易斷也可以用三年;一次買個十副:就把一輩子會用到的弦都買完了,做弦師傅吃甚麼呢?又不能叫人家工作一個月休息十一個月。這是目前的困境。

現在這位黃樹志先生已經可以做出三種不同規格的絲弦了。不同絲弦在同一張琴上會像不同的琴發出的聲音。原則上長琴配細弦,短琴配粗弦,厚琴配細弦,薄琴配粗弦....還滿符合物理直覺的。不過這是經驗談,實際上要自己試試才好。

No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