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書法會的主題是圓筆與方筆。首先講到書法史:在王羲之以後到清朝之間,所有的書法家都在追尋王羲之;而學習王羲之以前的書法家通通失敗──只除了李陽冰(李白的族叔),自言:「斯翁之後,直至小生。」
原來王羲之代表一種美學風格;重點在於「勢」。當書法家學習羲之以前的碑帖,那種年深日久而破損模糊不清的碑帖時,心裡總想著這些字的「原貌」,手裡寫的也是「想像中的原貌」,因此總是學得不好。直到清朝的鄧石如才打破觀念;鄧石如認為學這些碑帖就要寫得像眼前所見的現狀。這個觀念由出使日本的楊守敬帶到日本,影響了日下部鳴鶴──這個人後來成為「明治書聖」──現在日本還有兩位重量級大師:中田勇次郎和神田喜一郎。又從日本傳到台灣;而也有些從中國傳到台灣,影響今日台灣書壇。
書法史上有「晉韻」、「宋意」;「韻」比較是無意為之,而「意」比較刻意。但是不管是韻還是意,總是讀過書的人、總是風度。而鄧石如學張遷碑、張猛龍碑等等碑帖,就是要學這些碑帖的天真可愛。
圓筆是模仿碑帖的字型,藏起所有的技巧──有技巧也不可以讓人家看出來。方筆也是藏起所有的技巧,不過留下一項:寫直的筆劃。也就是假裝自己只會寫直直的。這兩種寫法都是要慢慢寫、寫大字;一支普通的大楷可以寫像臉一樣大的大字。帥齊學長示範方筆的時候,簡直是把毛筆變成麥克筆。
寫了字。蕙風堂的招牌筆不錯,下次去買幾支。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